藝術教育|香港與新加坡藝術教育「大同小異」 學者:本港推政策應聯繫民間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5/31 19:00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2 12:25

分享:

分享:

新加坡教育部藝術教育總監林素珠指,「不要低估CCA,學生會一直記得那段經歷」。(王韻青攝)

藝術教育日漸普及,有新加坡教育專家出席非牟利藝術組織舉辦的交流論壇時,指當地關注藝術教育,學校提供約60種視覺、表演藝術相關的課程輔助活動(CCA)供學生參與,相信有助啟發創意思維;教育部門亦會與藝術機構及師範學院合作,提供培訓等。本地藝術教育學者認為,兩地藝術教育「大同小異」,惟香港應強化「連接點」,聯繫民間、推動政策。

新加坡教育部藝術教育總監林素珠指,約兩成學生選擇視覺及表演藝術類相關CCA,「並非額外,而是課程一部分」,相信活動能作為提升學生創造力的「推進器」,同時不僅作為音樂家、表演者,更可從社會、不同情境學習,非常「強大」。她又憶述自身參與音樂劇表演經歷,認為比上數學課還要來得深刻,「不要低估CCA,學生會一直記得那段經歷」。

香港及新加坡教育體系相似、常被比較,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陳頌瑛亦認為,兩地藝術教育「大同小異」,並以藝術節、比賽為例,著重本土發展,形式、包容性及出發點各有不同,如新加坡在文化多元背景下,設有印度舞、馬拉舞、中國舞、現代舞等舞蹈表演,確保舞蹈種類迎合不同受眾;至於香港地方大,如藝術節規模相對較大。

政策方面,陳頌瑛認為,香港應強化「連接點(connecting dots)」,多與民間聯繫。(王韻青攝)

推動藝術教育上,林素珠亦稱,新加坡教育部會與師範學院合作,教授藝術教育相關培訓及專業發展課程,又會與藝術部門或機構,如國家藝術理事會、新加坡交響樂團等合作。因此,陳頌瑛認為,香港應強化「連接點(connecting dots)」,多與民間聯繫,令未來發展更好,「若固步自封,力量會不夠大」,因此不應單打獨鬥。但她認為,香港投放在藝術教育的資源不少,最重要是應改變大眾思維、想法,「校長會不會看到藝術教育的價值,若看到會排除萬難將那少少資源放進(有關領域)」。

非牟利藝術組織「誇啦啦藝術集匯」自2021/22學年起,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舉辦「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」,今(31日)起一連兩日在海事博物館舉行「知識交流 創見願景」論壇,探討創意教學的重要性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